鸡鸣三县的斜峪关,是眉县、岐山、太白三县交界之地,古称褒斜道,兵家必争之地。太白雪水从谷间汩汩而流,冲出一河滩大小不一的卵石,沿途植被丰茂,特别是下游处广袤的稻田块块,蛙声片片,宛如江南鱼米之乡,梁生宝慕名隔山度水来这一带买稻种。
六十年代初,我省在石头河出口处修建规模堪称西北第一的百米土石大坝,那时的机械化程度无法和现在相比,有一部分活还得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。因此受益的六个县市上万名民工奋战在工地上,曾在这里风餐露宿艰苦鏖战,历时十余年,一座耸立于群山之间的水坝,将涛涛而下的河水拦腰斩断,从此让它听从命令服从调遣,实现蓄水、拦洪、灌溉、发电、人饮等多种用途,更承担着西安及宝鸡的城市饮用水光荣使命。
近日暑热难耐,不由得想到了一个去处,那就是石头河。想追寻我刚步入社会就在石头河大坝上留下建设者的足迹;沐太白雪山之凉爽,消暑降温享清凉;更要目睹水源地的保护。
骑行在姜眉公路上,记忆如同泄洪的闸门一打开,立马就滔滔不绝,一泻千里。当年高中刚毕业回乡,1976 年初就背着被褥步行到石头工地,放下铺盖,就投入到那场“宁愿把眼睛熬成胶锅锅,也不要大坝增豁豁”的突击战斗中。初春从太白山沟刮下来的风,仍裹着积雪的寒冷带着尖刀似的锋利,刺得人手麻脸红,特别是嘴唇干得皲裂口子,几班倒不间断确保汛期前合拢,现在已经和时间较着劲赛跑。几个县的上万名民工开展火热的劳动竞赛,酷热的夏季,双脚踏进渭河滩为水库供给全部用沙,一把汗水满脸蚊,装沙的河道宽阔而密不透风,也不见可遮荫的树木,正午时分真叫一个热,滚烫的沙子不停吸热散热,人裸晒在太阳中,一会儿衣衫就粘在脊背上,脸上的汗水如同雨天的汽车玻璃,雨刷左右不停地刮,也刮不急,有时汗水浸进眼眶,刺痛得难受时才用衣袖粘一下,一天工作下来,衣背上的盐渍印出一幅地图出来,图里刻录着每个人为大坝修建添砖加瓦的精彩片段,汗水做墨,盐渍留痕,至今记忆深刻,难以忘怀。
受益于石头河水库滋润的禾田,郁郁葱葱,多为特色的经济作物,大樱桃已做出贡献在休闲中养精蓄锐,为明年的高产做着充分的准备,猕猴桃长足了个头,水肥充裕,增加有机质,日提品位月上档次。每走一段路会发现路旁新修建的特色果蔬批发市场,彰显政府人性化地为农服务。不一会儿就到了眉县一侧的斜峪关口,我放慢速度,朝我原来居住过的工棚方向眺望,已是绿化区,一道滴翠的绿帐,路旁一块块空地上种着鲜艳的花卉,迎着烈日开放,有的叶子蔫哒下来,守着水库那么惜水。
踏着我熟悉而又陌生的路前行,突然“石头河水库”几个大字映入眼帘,我想立马登顶,一览大坝全貌。原来修建在库体背立面上的盘旋公路早已禁止通行,为大坝和水源安全已封堵多年,我绕行上到坝顶时,石头河派出所的温馨提示传入耳际:您已进入了水源保护地,……听着忠告,见那立柱上的千里眼昼夜盯着水库周边的一举一动,铁丝网严丝合缝,库面上清洁的水泥路被东西两侧的铁门封闭,非工作人员根本就上不了大坝,水面及岸边见不到一个人影晃动,与我多年前见到的一幕截然不同,让我惊讶管理者的严谨与精细,把一个水源地保护得如此完美,让人一百个放心。
在大坝的外围,我摸了摸那滚圆的石头,还那么坚硬而有质感;捏一把沙土,还是那么温柔而细腻;望一望库水,还是那么清澈而映照蓝天。满目碧绿,波光粼粼,朦胧中一波一波地碧蓝向大坝处涌来,这时我感到了太白山风的凉爽与惬意。往远处看,这个巨大的水面就根本望不到它的纵深,多少公里都是水库的一部分。我又往里走了走,在一悬崖处的护栏旁观看,水中的蓝天白云清晰,层峦叠嶂的山林浓碧,清凌凌的水面上,远处的几只水鸟若隐若现飞飞停停,像在水中的山林间觅食栖息,时而盘旋时而直插水面,是捕获到了美味的猎物,还是捕空了,是鱼儿贪婪这富含氧离子的空气险遭不测的吗?我亦看不清楚了,层层的涟漪是鱼过水留痕吗?还是鸟儿击水所为,或是山风的助力?在这美景面前,实在没必要弄明白,只想享受着这微风阵阵,安抚我汗水未干的脸庞,带走那一脸一身的汗湿,驱离水泥道上的热浪……
我以建设者的得意,本想把水库的上上下下看个够,却惊叹管理者如此严密的保护防范,感叹上善若水的水利人。放弃了再顺流而上的打算,心中的惬意已让我十分的满足和兴奋。依依不舍地来到大坝下的河道里,扫视着前些日子拍浪涛天的雄伟,把整个河道冲洗得一尘不染,留下滚圆的一河滩石头如同遍地的西瓜,清澈的溪水像窜门似的从这家到那家幽幽地走着,再次体验到以石为美,以水为秀的石头河美景如画的场面。
不虚此行,亲近石头河,看到水库如此强大使用功能与修建之初已不能相提并论,让我为当年洒在这百米大坝上的汗水深感欣慰,就让它带着难以割舍的乡愁记忆,日夜坚守在这雄壮的大坝上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