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创作

种 豆

     在家乡,六月末正是夏忙收尾的时节,大片的田地都已种上了玉米,也有一些崖边渠畔的土地还空闲着,为了不让土地荒芜,乡亲们总要种上豆类作物。

     因为豆类的生长期较短,刚收割的麦茬地,种上黄豆或红豆,到了秋天就能收获一料庄稼。豆类庄稼容易务作,不像玉米繁琐,要经历间苗、锄草和施肥等劳作;也不像糜子谷子高粱那样娇贵,稍旱或稍涝,它们总会长出空壳来敷衍了事;豆类作物,对于夏天的高温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折不扣的适应。种豆时,只需挖坑点种,再有充沛的阳光,豆粒就能生发茎叶,蓊蓊郁郁地生长。在溽热的仲夏,人们可以安心的坐等秋天里豆类的丰收。

     因为黄土松软的特性,一场好雨过后,天气放晴,这时就能下地播种了。若地亩较少,一般采用人工播种,种豆时需要两个人合作,一人挖坑,另一人点种。两锄三镢头就能挖出一个半尺见方的土坑,一个土坑可以点入四五粒豆种。挖坑人就像在书页上写字一样,一行挖满再换下一行;点豆人抓一把豆粒,豆粒从指缝间蹦蹦跳跳地落入饱含黄墒的泥土里,随后再勾来虚土进行掩埋。另一个种豆的方法是犁种,适宜于大片种植。先是在田地里撒上豆粒,再以耕牛或旋耕机将土壤翻埋一遍,完成播种。

     因为种豆省去了务作的麻烦,产量稳定,许多人都愿意种豆。丰饶的田地,也只有种上庄稼,才能扼制疯长的杂草。父亲常说:“农民不种地还能做啥?”在父亲眼里,土地荒芜就会落得旁人的笑话,也只有一年两料的庄稼,秋种夏收,夏种秋收,从不间断,才能让田地充满蓬勃的旺势与乡土的本真。对于一些闲地,只要不荒芜,种上庄稼,他才会深感自己无愧“生于斯长于斯”的这片热土。每年种豆,父亲除了种黄豆,还有红豆,选作种子的豆粒,也都是父亲精挑细选过的,剔除了空壳和杂质。诸如黄豆的六十天成熟,八十天能收;再如什么圆颗豆,扁平豆,各种豆类的属性或者豆粒的生长,经父亲的口中说出,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。

     当一片田地种毕,日月升落,风雨润泽,农人心目中期盼的豆苗会在某天不经意间破土而出。先是淡黄蜷曲的两片豆芽,再是分蘖的茎秆,然后是越长越大、越长越多的叶子,呈现出碧绿青葱的生机。不出半月工夫,豆叶就能完全铺张蔓延开来,把土地填充的满满当当,一阵风来,乡野涌动着碧绿如海的波涛。那是自然的绿色,也是土地对勤劳者的回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