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群文战疫 共克时艰”|宝鸡市群众文艺作品选登(十四)
宝鸡文旅之声
编前语:
庚子岁首,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心,为展现全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,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特开展征集“群文战疫 共克时艰”群众文艺作品活动,鼓励广大群文工作者、业余文艺骨干、文艺爱好者用文艺作品记录这些“战疫”瞬间,激励、引导人民群众坚定必胜信心,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
此次征集活动,共征集文艺作品300余幅,作品包含文字、书画、摄影、剪纸、朗诵等,我们将陆续把这些优秀文艺作品在线上展出。
万众一心何惧疫情
查慧芳
叮铃铃,叮铃铃,打架的眼皮怎么也没法睁开,再睡会,又一次铃声响起,啊啊!!今天我当班,赶紧起床收拾好,急急忙忙的走出家门,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,响应“不出门”,清冷的街道,褪去了往日人流与喧嚣,只剩下寂寞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 ,三三两两或蓝或粉的口罩,还有那若有似无礼貌的距离感,彩虹桥下流淌的河水在一缕阳光的照耀下,如同一块块衔接而成的七彩玻璃瓦,浓金色与淡碧色在河面上交相辉映,仿佛一泼下溅的绚丽灯光。
迎着刺骨的寒风,不一会就到了疫情防控小区值班点,七点五十小区还是如此的安静,一张小桌子,一本登记册,消毒液,体温计…
“大姐上班吗?,请您登记一下,给您测个体温吧!”
“出去晒晒太阳,发霉了,”“叔叔您别出去了,等疫情过去,每天都春暖花开、、、、”
“阿姨您出去买菜,登记一下吧”“怎么不停的登记呢!”
“请您配合一下,等疫情过了,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。”
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
面对在家呆不住的居民,站在寒风中的我们不停的劝阻着,我也想让你们出去,让这场疫情赶快褪去,可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。
你们看看,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亚娟院士,还有轮椅上86岁的董宗祈专家及所有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,火神山、雷神山的建设者们,他们也是血肉之躯,心中也有害怕,可是面对疫情,他们任然选择了英勇前行,春节不能回家团聚,只能冒着风险,奔赴在前线,他们用生命抢救生命,用热血浇灌希望;你们再看看,眼前奔赴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,他们值守和穿梭在各个小区、楼宇,村口,道路,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,对武汉返太和密切接触人员建立台账,密切观察问询,并且严格小区出入口管理,每一个进出小区人员都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,他们也有家,有孩子,有老人,他们也是儿子女儿,父母,放下年幼的孩子,抛下年迈的父母,舍小家保大家,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没有丝毫的退缩,寒冷的夜晚,他们以温暖的心站好岗、值好每一个班。
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,夺取了多少人的生命,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、空穴来风,是武汉多少人生命垂危的鉴证,这一切还未让你们感觉到已面临危机,两个一堆,三个一伙,四个一桌的打麻将、谝闲传、晒太阳、这些都是来源于大家的麻痹大意。
打开手机看着跳动的新增人数和死亡人数,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、案例,让人揪心,90岁的老婆婆为了在定点医院,给自己确诊65岁的儿子要到一张床位,在医院整整守了五天五夜,儿子送进去的那天,老婆婆要来纸笔给儿子留言:"要活下来"。武汉一名叫素素女孩,得知被感染时,一度绝望,一边哭泣,一边写下给妹妹的遗书,她也曾焦虑得辗转难眠,也曾感觉无能为力过,凡人肉胎,又怎能不惧死亡,终于16天后,这颗坚韧的种子迎来了热烈的阳光,她最后这样说:“最可怕的其实是自己面对未知病毒的恐慌和想象,而不是病毒本身。”你们在看看那些被隔离病员,度日如年,楼道的封闭、门窗禁闭,拉开的警戒线,如同一颗定时炸弹……这场灾难无人幸免,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想办法“幸存”,想办法让身边的人一起幸存,此刻的我们该醒醒了,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健康,管住腿,管好嘴,不给国家添乱。
想着想着,我流泪了,我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!你们辛苦了,向病毒肆虐的病员们祈祷,愿病毒随风而去,还您健康,让我们用爱来迎接“雪”后的明媚春光。
疫情无情,人间有爱。在艺术的陪伴下,让我们树立必胜信心,同舟共济,科学防治,定能打赢这场战“疫”!同时,我们也特别向医务工作者、部队官兵、公安民警等所有为战胜疫情而努力的人们,表达深深的敬意!
2020年3月10日